核科学技术学院
科研动态
2021年中国等离子体物理暑期学校
新闻通知
首页
学院概况
院系介绍
师资队伍
人才培养
研究动态
学生工作
招生就业
党建园地
人才招聘
资料下载
首页大图
更多>>学术活动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科研动态

北京大学郭志彬研究员作题为“磁约束等离子剖面多刚性引起的输运垒‘雪崩’—理论及实验观测”报告 (核科学技术学院第58期专题讲座)

425日下午,核科学技术学院邀请北京大学郭志彬研究员做客学院第58期专题讲座,作题为“磁约束等离子剖面多刚性引起的输运垒‘雪崩’——理论及实验观测”的报告。本次讲座在西区科技实验楼东楼1617会议室举办,由52系等离子体物理与聚变工程系刘阿娣副教授主持。

提高等离子体储能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克服等离子体剖面“刚性”,使其具有更大的梯度。实验表明,不同区域剖面的刚性强弱有所不同,如芯部、边界区相较于中间区刚性较弱,更易形成输运垒(ITBETB)。弱刚性区的输运过程是局域相互作用主导的扩散流;强刚性区的输运过程是非局域相互作用主导的雪崩流。多刚性剖面输运物理的关键问题是如何实现不同刚性区的匹配,即:"过渡层"内局域相互作用与非局域相互作用的转化过程。

报告会上,郭志彬研究员从广义输运理论出发,在多剖面刚度情形下,建立了“动力学临界梯度”模型。该模型是首批能够自洽地研究不同类型输运垒转化的模型之一。模型的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多临界梯度会引起输运垒在全空间形成、传播与演化,即“雪崩”过程。输运垒“雪崩”建立了芯部-边界的强耦合,可实现输运垒的“再分布”,解释了EAST上电子回旋波加热(ECRH)引起的L-I模转换中芯部加热同步改善边界约束的问题。

互动环节中,老师和同学们积极参与讨论,共同聚焦于多剖面刚度“动力学临界梯度”模型的应用前景。相关结果有望为未来聚变堆实验提供新的可供选择的等离子体运行模式。


文件附件
相关新闻
  • 北京大学郭志彬研究员作题为“磁约束等离子剖面多刚性引起的输运垒‘雪崩’—理论及实验观测”报告 (核科学技术学院第58期专题讲座)

欲浏览最佳效果 建议你使用IE4.0版本以上的浏览器 屏幕设置为800*600 增强色16位
版权所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网络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