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科学技术学院执行院长封东来教授等教师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发布时间:2021-11-19浏览次数:1089



1118日,中国科学院2021年院士增选结果正式对外公布,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核科学技术学院执行院长封东来教授、兼职教授万宝年研究员两人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封东来,男,197210月生,汉族,江苏盐城人,现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主任、核科学技术学院执行院长、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教授、物理学院“严济慈”讲席教授。于19941996年先后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物理系学士和硕士学位,2001年获得美国斯坦福大学物理系博士学位。先后在加拿大UBC物理和天文系、复旦大学物理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从事科研和教学,2002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2005年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02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封东来教授长期从事凝聚态体系微观机理的实验研究,在高温超导、电荷密度波、重费米子体系、莫特绝缘体和拓扑材料的研究中取得了系列成果。发表论文180余篇,他引总计 14800 多次。曾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侯赛因青年科学家奖、海外华人物理学会亚洲成就奖、亚太物理学会联盟杨振宁奖、中国物理学会叶企孙奖 、上海市青年科技杰出贡献奖和上海市自然科学一等奖等奖项。2016年入选美国物理学会会士。

 

万宝年,中科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磁约束核聚变大科学工程团队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核科学技术学院博士生导师,磁约束聚变堆总体设计组成员。万宝年长期从事磁约束核聚变研究,主持国家大科学工程核聚变实验装置的等离子体物理实验研究。近年来,万宝年带领实验团队聚焦聚变堆稳态运行的关键科学技术问题,开展长时间尺度、稳态聚变等离子体的物理和工程实验研究,在高性能、稳态、长脉冲等离子体研究方面取得了多项原创性成果,推动我国磁约束核聚变研究走在国际前列。202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从科技界别到无党派人士界别,万宝年连续三届担任全国政协委员。作为科技领域的一员和驻皖全国政协委员,他始终围绕创新驱动发展、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和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协商建言,为国家科技创新事业和安徽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