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国家未来,走近“国之重器”

发布时间:2023-08-28浏览次数:10



——核科学技术学院本科生2023年暑期赴上海开展实践交流

2023821-26日,核科学技术学院29位本科生在方智勇老师的带领下,前往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和上海同步辐射光源(现隶属于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开展实践交流活动。

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上海应物所)成立于1959年,原名中国科学院上海原子核研究所,上海应物所是国立综合性核科学技术研究机构,以钍基熔盐堆核能系统、高效能源存储与转换等先进能源科学技术为主要研究方向,同时兼顾核技术在环境、健康、材料领域的若干前沿应用研究,致力于熔盐堆、钍铀燃料循环、核能综合利用等领域的关键技术研发。

822日上午,同学们来到了绿树成荫、环境优美的上海应物所,人事处领导代表研究所对同学们表示热烈欢迎。接着,王文峰老师系统性地介绍了研究所的发展历程及各学科领域的研究现状、工程研发突破、科研成果产出及应用发展前景和市场优势,并重点介绍了研究所的总体发展目标:用15年左右时间,以提高核能安全性、核燃料长期供应及放射性废物最小化为目标,在国际上率先实现钍基熔盐堆核能系统(TMSR)的系统验证和工业应用。

 在随后的学术报告中,陈金根老师、黄鹤飞老师、林逍老师分别以《钍基熔盐堆核能系统——熔盐堆物理》《熔盐堆用结构材料研究进展及思考》《未来能源体系新密码——绿氢》为题向同学们作了深入浅出的专题学术报告,详细讲解了钍基熔盐堆核能系统的研发进展以及核科学技术的应用前景,报告结束后同学们纷纷与科学家们积极互动,充分感受研究所浓厚的学术氛围,为今后学习深造激发创新思维和培育科学素养。最后由钟静老师介绍研究所研究生教育情况,为同学们将来的科研学习提供了选择。

823日,同学们进行了所史馆、热工大楼、钍基熔盐堆核能系统仿真堆和制氢实验室的参观。讲解老师的介绍深入浅出、绘声绘色,让同学们深入了解了相关的实验方法和仪器设备。巨大而又略显复杂的实验装置深深吸引着同学们,在老师的讲解后,同学们又针对装置的细节方面进行了一系列追问,更让大家感受到了上海应物所一流科研平台的技术研发优势。

824日,同学们来到张江区上海同步辐射光源报到并与刘赫老师进行实践事项交流。上海光源(简称SSRF)是中国大陆第一台中能第三代同步辐射光源,坐落在浦东张江高科技园区,总体性能位居国际先进水平。上海光源首批建成7条光束线站,2015-2018年期间,“梦之线”、蛋白质设施5线6站、SiP·ME2研究平台等陆续建成,截止到20226月,目前共有27条光束线39个实验站开放运行。上海光源是国家重大创新能力基础设施,是支撑众多学科前沿基础研究、高新技术研发的大型综合性实验研究平台,向基础研究、应用研究、高新技术开发研究各领域的用户开放。

825日,活动伊始,由负责超小角散射的田丰老师用幽默风趣的语言详细介绍了上海光源的历史由来、基本原理和发展规划,并结合国家政策优势、前沿基础研究、产业化需求等方面分析了同步辐射光源对先进制造的发展促进作用,让同学们对同步辐射在前沿研究领域如新能源、芯片制造等产业的应用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田丰老师还带领同学们参观了各个试验线站和中央控制室,解答了同学们的疑问,亲自演示了同步辐射超小角实验装置的操作、同步辐射防护等,使同学们对神秘的同步辐射大科学装置有了最直观的感受。

 随后,同学们观看了上海同步辐射光源的宣传片,接着党委书记李燕老师向大家详细介绍了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的科研成果产出、发展应用前景、研究生培养特色和学术交流情况,以及相关人员的职位待遇、考核和招聘等热点问题。在场的老师和同学们进行了深入且热烈的座谈,最后老师们勉励同学们要脚踏实地,投身科学研究,共同谱写科技强国建设的青春篇章,依托国家大科学装置,勇攀科技高峰。

 下午,同学们听取了田顺强老师、汪启胜老师、张招红老师,王春鹏老师关于《储存环光源概述》《上海光源光束线站及相关科学应用举例》《光束线工程介绍》《上海光源同步辐射大数据管理与分析系统》为题的学术报告,详细了解上海光源的发展进程及建设历程、主要组成与结构原理、重要成果及应用情况等,零距离接触国际前沿的科普知识,了解前沿科学研究方法,让同学们对科学探究有了新的认识,并对装置的细节和讲座的一些专业知识进行了一系列的追问。

 本次参观学习不仅为学生创造近距离接触大型科研装置、体验科学之美的机会,帮助同学们拓宽知识面,了解学科前沿发展,助力学生成长成才,而且让同学们深入了解了大科学装置对基础研究、科技创新和产业提升的重要性,更能激发大家从事科学研究和继续深造的热情,为同学们的高质量成才打下坚实基础,助力谱写科技强国建设的青春篇章。



 (核科学技术学院 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