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9日下午,由核科学技术学院、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主办的“王淦昌大讲堂”在西校区3B103教室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贺贤土以“我的科学生涯——从事国防、惯性聚变能、基础研究60年”为题作学术报告,报告吸引了全校400余名师生到场聆听。报告由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主任、核科学技术学院执行院长封东来院士主持。
贺贤土院士是我国著名理论物理学家,长期从事国家重大任务以及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理论物理专业研究,在国防重大任务理论研究和设计中完成了大量开拓性和突破性工作。86岁高龄的他目前仍深耕科研一线,带领团队人员进行惯性约束聚变等科学工程问题的研究并在该领域取得突破。
贺贤土院士在开讲前深情回顾了王淦昌先生在基础科学、我国核武器以及激光惯性约束聚变方面的重要贡献,并讲述了王淦昌先生对年轻人的殷切期望。随后,贺贤土院士分享了自己大学毕业后进入北京第九研究所(现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第九研究所)从事核武器研究工作的经历。在工作中,包括周光召先生、邓稼先先生和彭桓武先生在内的同事之间,经常开展热烈地争论,学术氛围非常浓厚。他强调,在科学研究工作中,充分地交流沟通至关重要。
在讲述原子弹、氢弹、中子弹的研究时,贺院士表示,核武器的研发工作汇聚了当时全国各地的优秀人才,老一辈科学家们夜以继日地艰苦努力、忘我工作,全国人民倾心支持,共同为我国的国防事业贡献力量。终于,我国在1968年年底成功爆炸了第一颗氢弹,也成为世界上从原子弹爆炸到氢弹爆炸耗时最短的国家。报告最后,贺院士介绍了我国惯性约束聚变的相关研究,他语重心长地勉励青年学子,要自觉坚守科技报国初心,勇担强国建设使命,重视科学发现,加强原始创新,用科学的发现引领技术的进步。长达两个多小时的报告在雷鸣般的掌声中圆满落幕。
在现场互动环节中,现场师生纷纷踊跃提问,贺院士逐一进行了耐心细致的解答。
报告会后,封东来院士向贺贤土院士赠送了“王淦昌大讲堂”特邀报告纪念牌。值此教师节之际,同学们向两位院士献上了鲜花并合影留念。
(核科学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