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同行 核力创新” —— 核科学技术学院本科生实践支队赴上海嘉兴开展暑期社会实践

发布时间:2025-07-17浏览次数:10



七月骄阳,暑意渐浓。76日至12日,核科学技术学院“光影同行 核力创新”实践支队赴上海、嘉兴开展2025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由本科生班主任毛文哲老师带队,核科学技术学院15

本科生组成的实践队伍,循着核科技前沿的微光,踏着红色文化传承的足迹,在理论与实践的交融中,开展了一系列兼具学术深度与社会温度的实践活动,让青春在服务社会中绽放别样光彩。

石库门里的革命星火·中共一大纪念馆

76日下午,团队来到上海市黄浦区黄陂南路374号的中共一大纪念馆。在馆内,同学们依次参观了各类馆藏文物与场景复原展区。其中,泛黄的《共产党宣言》首译本见证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中共一大会议蜡像模拟场景生动还原了百年前那场开天辟地的重要会议,记录着列强瓜分中国的《时局图》直观展现了近代中国的屈辱历程,而早期中国共产党员手写的保密守则字里行间透着革命先辈对信仰的坚守。同学们认真聆听讲解,驻足凝视展品,通过这些实物与场景,深入了解建党初期的艰难处境与中国共产党人的坚定信念,接受了一次深刻的初心使命教育。

医疗影像的创新先锋·联影医疗

77日,团队走进上海联影医疗科技公司开展参观实践活动。在企业展厅,分子影像成像系统、磁共振成像系统、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系统等一系列高端医疗设备依次陈列,大家驻足细看,直观感受国产医疗装备的技术突破;深入洁净车间,磁共振与CT的核心工艺制作过程在精密操作中逐步呈现,同学们近距离观摩制造细节,体会科技创新背后的工业精度。活动尾声,同学们与任职于联影医疗的中国科大校友围坐畅谈,围绕技术创新的攻坚路径、校企协同的合作模式及专业人才的培养方向展开热烈交流,在思想碰撞中共同勾勒国产高端医疗装备走向世界前沿的未来图景。


核研征途的探索尖兵·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

78日,团队前往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开展研学活动。 上午,研究所老师系统介绍了核物理、同步辐射、自由电子激光等核心研究方向,详解了熔盐堆技术研发、先进核能材料制备、粒子加速装置升级等代表性科研项目,结合具体案例阐述各领域的学科特色与应用前景,帮助同学们建立对前沿核科技的整体认知。下午,同学们先后参观自由电子激光测试平台,近距离观摩激光束线调控、精密探测等核心技术环节,了解其在生物分子结构解析、新型材料表征中的应用;走进院史馆,通过早期实验仪器、科研手稿等实物史料,回溯研究所从核物理基础研究到能源、交叉学科创新的发展历程,感悟科研前辈攻坚克难的精神。此次活动让同学们直观触摸科研前沿,深化了对核科学领域的理解与探索热情。

微观世界的探秘之光·上海光源

79日,团队走进上海光源,开启一场探秘同步辐射世界的科技之旅。在工作人员引导下,同学们依次探访了蛋白质结构解析、材料科学、环境催化等多个专业线站。从闪烁着幽蓝光芒的储存环,到精准捕捉微观信号的实验终端,先进设备的精密运作让人惊叹。工作人员结合具体案例详解各线站功能:生物大分子线站如何通过同步辐射“看清”病毒蛋白的原子级结构,能源材料线站怎样助力高效催化剂研发,环境线站如何追踪污染物的微观转化路径,生动展现了同步辐射光源作为“超级显微镜”在生命科学、新能源、环境科学等领域的突破性应用。此次参观让同学们直观感受了大科学装置的强大效能,对同步辐射技术的原理与应用形成立体认知,更在心中播下了探索科学前沿的种子。


科教融合的璀璨明珠·上海科技大学

79日下午,团队走进上海科技大学,深入探究磁惯性约束聚变领域。创管学院510会议室,齐士博博士作《探索人类终极能源的新途径——磁惯性约束聚变》报告,解析该技术原理与进展。随后的问答环节,同学们踊跃提问,深化对前沿领域的理解。随后团队参观校内实验室:先进等离子体枪STG1研发平台、等离子体射流汇聚JMX平台、初步高β磁化靶HiBG1研发平台,依次展示了等离子体产生、射流汇聚及高密度约束等关键技术。团队乘车前往3公里外的校外初步大型磁化靶LFX研发平台,观摩大型装置对磁化靶聚变环境的模拟实验。此次活动让同学们直观了解磁惯性约束聚变研发链条,对终极能源探索有了更清晰的认知。

核电领域的国之光荣·秦山核电

710日,团队赴秦山核电站参观学习。上午,同学们在核电科技馆系统回顾秦山核电发展历程:从我国首座自行设计建造的30万千瓦压水堆核电站建成,到如今形成多堆型核电基地,深刻领会“强核报国 创新奉献”的核工业精神。随后进入厂区,实地观察核岛、冷却塔等核心设施,了解其安全运行机制与严密管理体系。下午的专题培训中,核电站专家详解了自主化技术突破、运维管理成果,结合行业趋势介绍了核工程、材料科学等领域的人才需求,为同学们梳理职业发展路径。此次活动让同学们直观感受核电技术实力,深化了对核工业发展的认知。

核能民生的探知纽带·社会调研活动

711日,团队分两组深入社区开展社会调研。10人小组走访核电南苑、核电新村、枫叶小区,发放并回收百余份问卷,评估居民对核科学与技术的认知水平,收集居民对于核电发展的观点与看法。另一小组5人则走进百可社区养老服务中心,聆听老人们讲述海盐县数十年变迁故事,重点挖掘秦山核电建设给当地就业情况、生态环境及日常生活带来的深刻变革。通过此次社会调研,同学们既利用问卷掌握了居民对核能的认知与接受度,又探究了秦山核电对当地发展变迁的影响,为理解核能与社会发展的关联、记录地方变迁提供了鲜活素材。

南湖上的精神灯塔·嘉兴红船博物馆

712日上午,队伍循着中共一大代表的足迹奔赴南湖革命纪念馆。同学们依次参观馆藏文物与展区:泛黄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决议》复印件记录着早期行动纲领,抗战支前粮票诉说军民情深,蛇口工业区规划图承载改革勇气……这些文物串联起中国共产党从救亡图存到走向复兴的壮阔征程,让同学们更深刻地感受体悟先辈以革命挽救中国的毅力与决心。随后的《红船》微电影将同学们带回1921年的南湖,重现代表们围坐议事的庄严时刻。红船映初心,精神铸丰碑,同学们认真聆听讲解,驻足凝视展品,不时交流感悟,在循迹溯源中传承红色基因。


实践队伍循着革命先辈的足迹,从上海中共一大纪念馆到嘉兴南湖红船,在赓续红色血脉的同时也进行着对现代前沿科技与社会民生的探索:同学们在调研中摸清了核科技与社会民生的紧密关联,读懂了地方发展背后的时代印记,更在实践中深化了对“科技服务社会”的理解,对于学校“红专并进 理实交融”的校训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愈发坚定了以青春之力扎根基层、服务国家核事业发展的信念,立志让所学在时代征程中绽放实践光芒。


(撰稿人:刘浩宇 张栩 程梓豪 周轩 赵朗宁

摄影:毛文哲 程梓豪 张栩 周轩 赵朗宁 刘浩宇)